为发挥课程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9月10日-11日,学校举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师资培训暨秋季备课会。此次培训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主办,心理指导中心承办,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担任授课讲师。各学院心理课程师资、新进辅导员近50名老师参训。
开班仪式上,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张晶致辞,张晶介绍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的整体思路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以“学好习,上好课,做好心理健康工作”为题分享三点感悟。一是“学好习”。明确心理课程教学的“专业性”和心理知识学习的“长期性”,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深学研透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二是“上好课”。强调课程建设对夯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重要性,要做到用心备课,用情上课,打造金课,引导同学们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调适技能。三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强调辅导员是夯实四级工作网络,提高心理工作成效的关键力量,要站在学校整体视角,立足工作一线,用爱心倾听学生心声,用专业解决学生困扰。
培训环节,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围绕了解心理健康、新生学习生活适应、自我意识、情绪管理与调节、人际沟通与交往、恋爱与性心理、压力管理与应对、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以及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九个专题进行示范性讲解,现场演示了体验式教学方式的课堂运用。工作布置环节,心理指导中心就授课计划、课时结构、课堂管理和考试方式等进行解释说明。此次培训帮助老师们更加系统、完整地掌握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课程教学方法,提升了老师们的教学技能,激发了老师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热情。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校家社”协同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455”工作体系,在前期需求调研、标杆分析和教学研讨的基础上,自主研发集知识讲授、活动体验、行为训练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全力打造“课程自建、教材自研、队伍自配、师资自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生态体系。接下来,学校将完善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线上下融合+课内外互通”混合式教学模式 ,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为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贡献力量。